武漢將加快提升中歐班列(長江號)跨境通達與集散服務能力,繼續加強西向、北向通道建設,探索發展南向通道。穩固歐洲通道線路,鞏固直達德國杜伊斯堡、漢堡和法國杜爾日等歐洲樞紐城市骨干線路。開辟中亞通道線路,謀劃東盟戰略通道,聯接海上絲綢之路。
加快高鐵網發展。開工建設滬渝蓉高鐵武漢至宜昌段、武漢至合肥段和武漢樞紐直通線。推動武漢至杭州、貴陽等方向高鐵便捷通道納入國家規劃。加強武漢都市圈城際鐵路與鄰近的長株潭、環鄱陽湖、中原等城市群城際鐵路的延伸對接。逐步在武漢形成“兩縱(京廣、京九西通道)兩橫(滬渝蓉、滬漢蓉)兩對角(福銀、膠貴)”“超米字型”高鐵網絡。
同時推動武漢都市圈出行直聯直通直達。建設武漢都市圈環線和射線高速公路,推進武漢都市圈大通道、武漢繞城高速公路中洲至北湖段改、擴建工程,建成武漢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漢至河口段、武漢至陽新高速公路武漢至鄂州段、武漢硚口至孝感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新建武漢至天門、武漢至松滋高速公路,實施京港澳高速武漢段、滬渝高速武漢至黃石段改擴建工程,謀劃形成以武漢為中心、輻射武漢都市圈的“七環三十射”高快速路網絡,實現直聯直通直達。
完善13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樞紐。新建高鐵漢陽站、武漢天河站、長江新區站等,形成“五主(武漢站、漢口站、漢陽站、武漢天河站、武昌站)兩輔(武漢東站、長江新區站)”客站格局。進一步完善吳家山集裝箱中心站一級物流節點和灄口、大花嶺二級物流節點,預留陽邏、光谷、常福等貨運站場建設條件,形成“1+2+3”三級物流節點網絡。
附件:關于印發武漢市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
《應急預案》由總則、組織體系、事件分級、監測預警、應急處置、事后總結、預防與應急準備、保障措施、附則等9個部分構成
武政規〔2022〕1號,打造航天運載火箭及發射服務,衛星平臺及載荷,空間信息應用服務,航天地面設備及制造等四大主導產業,布局天基通信
通過實施3357計劃,網絡基礎設施應用場景示范取得明顯成效,圍繞湖北省51020現代產業集群,挖掘一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
鄂政發〔2021〕21號,初步建成光芯屏端網世界級產業集群,產值達到1.3萬億元,涌現一批世界級的數字經濟企業與數字產品品牌
一是基本實現東湖高新區規上制造業企業智能化診斷全覆蓋,遴選30個智能制造示范項目;二是引進或培育1—2個國家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
武漢市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是:按照1153總體架構,構建智慧城市超級大腦,重點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成為多方面具備全國標桿水平的新型智慧城市
到2023黃石5G基站超過4000個,實現全域及重點產業園區5G網絡覆蓋,全市5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完成內網改造,黃石市接入二級節點企業達到100家以上
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線上經濟、加快發展新能源和網聯智能汽車產業、發展壯大網絡安全產業、加快發展醫療器械、提升生物醫藥研發水平、推動服務業創新升級、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深入推動企業上市等10個方面
鄂政發〔2020〕20號,在智能制造、智能教育、智能環保、智慧城市、智能政務等重點領域形成特色應用,實施100個以上人工智能應用示范項目,培育一批專注深度應用場景的創新型企業,形成10家以上國內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企業在智能制造、智能教育、智能環保、智慧城市、智能政務等重點領域形成特色應用,實施100個以上人工智能應用示范項目
為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武漢市將實施“攻關”“織網”“搭臺”“應用”四大行動,構建完善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鄂政發〔2020〕19號,用三年時間實施一批打基礎、補短板、強功能、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項目達4572個,估算總投資約2.3萬億元
十大工程:公共衛生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能源提升工程 ,新基建工程,冷鏈物流和應急儲備設施工程,城市工程,產業園區提升工程,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生態環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