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到2035年及“十四五”時期我市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共八章三十九節。
(一)突出以人為本。深入分析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演變趨勢以及人口空間分布和遷移情況,深度挖掘人口演變規律,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二)優化總體布局。科學評估中心城區、縣城、小城鎮在產業發展、交通組織、產城融合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和措施,著力提升城鎮對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載力,構建統籌協調的城鎮化空間格局,建設現代化城市,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三)強化產業支撐。針對我市人口凈流出、城鎮化水平較低的實際,將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大力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增加就業崗位,吸引人口回流和人口進入。
(四)注重分類施策。著力提升中心城區位度,推進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實施小城鎮品質提升和美麗圩鎮攻堅行動,推動城鎮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功能品質。
附件:關于印發梅州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

蘭政辦發〔2022〕58號,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5%左右,每千人執業醫師人數達到4人,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以上,突破4000億元大關
渝府發〔2022〕9號,到2025年新型城鎮化水平邁上新臺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取得重大進展,重慶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3%
發改規劃〔2022〕371號,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機制;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蘭政辦發〔2022〕58號,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5%左右,每千人執業醫師人數達到4人,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以上,突破4000億元大關
渝府發〔2022〕9號,到2025年新型城鎮化水平邁上新臺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取得重大進展,重慶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3%
發改規劃〔2022〕371號,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機制;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2022年第一批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
湖府辦字〔2022〕13號,支持縣殯儀館,城鄉公益性示范性殯葬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骨灰入葬骨灰堂(公墓)或在指定區域內節地生態安葬比例
出臺一系列惠民殯葬政策,減免或補助遺體接運,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費用和節地生態安葬費用,72.09%的縣實施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
建質〔2022〕38號,推進BIM全過程應用,開發基于BIM,5G,云計算等技術的協同設計應用系統,逐步推廣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數字化資產管理和智慧化運維服務
預防和減少兒童遭受意外和傷害所致死亡和殘疾;預防和減少兒童食品用品引發的傷害;適齡兒童普遍接受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慶政發〔2022〕6號,完善保障婦女健康的制度機制,加強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婦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婦女營養水平
慶政發〔2022〕9號,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如期脫貧,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3.2萬余人次,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達到99%
牡政發〔2022〕5號,2025年綜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0,數字產業信息通信業收入20億元,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50億元
牡政發〔2022〕6號 ;產業集群發展初具規模,牡丹江市成為黑龍江省東南部創意設計區域中心;產業生態體系進一步優化,逐步建成全省東南部創意設計聚集區
殯儀基本服務屬于行政事業性收費,實行政府定價管理,科學設置殯葬服務設施以滿足不同層次喪屬的需求,特別是保障殯儀基本服務要求
東發改價格〔2022〕70號,殯儀館殯葬基本服務項目包括遺體接運,遺體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實行政府定價,屬行政事業性收費
魯政辦字〔2022〕44號,依托四進工作體系設立的兩高項目專項督導組,對全省兩高項目開展定期督導,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
魯政辦發〔2022〕7號,到2025年建成100個左右標桿鄉鎮和1000個左右標桿村,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7.5%,新建改造農村道路4萬公里
建質〔2022〕38號,推進BIM全過程應用,開發基于BIM,5G,云計算等技術的協同設計應用系統,逐步推廣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數字化資產管理和智慧化運維服務
預防和減少兒童遭受意外和傷害所致死亡和殘疾;預防和減少兒童食品用品引發的傷害;適齡兒童普遍接受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慶政發〔2022〕6號,完善保障婦女健康的制度機制,加強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婦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婦女營養水平
慶政發〔2022〕9號,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如期脫貧,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3.2萬余人次,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達到99%
牡政發〔2022〕5號,2025年綜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0,數字產業信息通信業收入20億元,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50億元
牡政發〔2022〕6號 ;產業集群發展初具規模,牡丹江市成為黑龍江省東南部創意設計區域中心;產業生態體系進一步優化,逐步建成全省東南部創意設計聚集區
牡政發〔2022〕8號 ;建設1-2個國家級,省級滑雪旅游度假地,培育2-3個具有一定競爭力和市場號召力的冰雪企業和知名品牌IP;打造一城三區四板塊
齊人社發〔2022〕5號;激發充分就業社區新的增長點,全市充分就業社區達到社區總量的95%以上,2022年達到70%以上